圆明园被毁前真实照片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圆明园被毁前真实照片”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在英国公开的黑白照中能看出,被烧毁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

2.圆明园被毁前有多美?英国拍卖会流出一组老照片,卖了175万吗?

3.被毁前的圆明园有多美?

4.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5.历史上圆明园被毁坏前到底有多美?有史料记载吗?

6.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的?

圆明园被毁前真实照片

在英国公开的黑白照中能看出,被烧毁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

       时代变了,风景也就变了,后人仅能从前人的只言片语、以及残存的遗迹中遥想当年盛景。曾几何时,圆明园还是一座与紫禁城地位相当的皇家园林,这是清朝6代皇帝耗费150多年心血打造而出的,早在雍正时代,这里就被作为“厦宫”,成为了一处在炎炎夏日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可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燃烧殆尽,如今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个充满断壁残垣的废墟罢了。

       实际上,圆明园的诞生源于康熙皇帝的一时兴起,17世纪中,满清住进了紫禁城,与东北的凉爽天气相比,这里多少有些干燥炎热,令皇帝极为不适。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了一场火灾,为了安全着想,工人便砌起了重重宫墙,不仅隔断了风,也使皇宫内的溪沟水失去了活力。于是,康熙便在北京西郊开辟出了一大片土地,他打算在这里建造一处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这便是圆明园的雏形。

       于是,康熙找来了雷金玉,并任命他为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雷金玉出身于一个建筑世家,之前曾修建过紫禁城,他的才能,康熙再清楚不过了。然而,圆明园却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园林,虽说雷金玉是总设计师,但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在其中加入了不少个人想法,与其说圆明园是雷金玉建造的,倒不如说这是历代皇帝的梦想家园,他们只不过是借雷金玉之手将其实现罢了。

       另外,“圆明园”是由康熙命名的,他曾亲手写了3字牌匾挂在了圆明殿的大门上方,尽管他没有点明何谓“圆明”,但雍正皇帝却猜出了七七八八。正所谓“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即个人品德圆满;明,即政治业绩完美,这是康熙皇帝对贤明君主的理解,也是他树立的一个目标。后来,圆明园果然成为了大清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占地面积一扩再扩,添加了诸多中外文化元素。

       圆明园的珍贵之处在于,园中不仅融合了许多著名景观,如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还有大量欧式建筑,如西洋楼、大水法等。除此之外,圆明园中还收藏了数之不尽的稀世珍宝,无论是奢华程度还是艺术价值,它都是世界之最。然而在1860年10月,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数以百万、甚至是千万计的宝贝漂泊海外,它们支撑起了一座座英法博物馆。

       法国枫丹白露宫,收藏了3万多件来自圆明园的文物;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一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收藏了圆明园玉印二方……当然,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若是算上英国的那些博物馆,圆明园藏品更是不计其数。对于当年的圆明园,许多人已经没什么概念了,没人知道它在被烧毁前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有一个英国人却在洗劫圆明园之前拍下了一张照片,而这张仅存的黑白照,也被拍出了177万元的高价。其实,圆明园被毁后,慈禧太后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择要重修”,但遗憾的是,修复工程却因财力枯竭而被迫停工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一时之间,无论是洋人、盗匪、还是八旗兵丁,都对圆明园伸出了罪恶之手,他们推倒建筑、搬走砖瓦、砍伐古树,将这个奄奄一息的皇家园林,彻底摧毁。

圆明园被毁前有多美?英国拍卖会流出一组老照片,卖了175万吗?

       火烧圆明园的具体内容: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扩展资料: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48年=,后经几代皇帝精心营造,使它成为我国园林史上乃至世界园林史上的一座丰碑。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占地约5200亩。它不仅荟萃了许多江南名园的胜景,还集纳了许多欧洲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堪称中西合璧的杰作。?

       园中有景点100 处,数以千计的宫殿、楼阁、亭台、馆榭由长廊、墙垣、桥梁、湖沼、河泉,以及千姿百态的石山岗阜、仪态万方的奇花异木相勾接,金碧辉煌,宏伟瑰丽。

       它的盛名传到西方,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东方博物馆,19世纪中叶,清王朝日趋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圆明园,一连三天的洗劫使园内大量珍宝、文物荡然无存。为了销赃灭迹,侵略者兽性大发,悍然下令焚烧了圆明园,留下了一片荒凉的废墟。?

       1980年,以宋庆龄为首的各界人士1583人联名发出重整圆明园的倡议,得到政府及各界爱国人士的响应。

       如今,园内最大的水面按原貌重整一新,于1985年6月30日正式向游人开放。1987年,圆明园被辟为遗址公园。

       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被毁前的圆明园有多美?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雨果是法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不惜笔墨的来描述这座被他成为夏宫的园林,也因此,人们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里说的夏宫是一座中国园林,一所曾经给文明古国赢得荣誉,一个曾经让西方人刮目相看,一个中华民族骄傲的园林。

       它就是圆明园,它有多美呢?历经数百年,人们只能从描述里领略它曾经的美。不过曾经有英国人随手拍下过一组照片,被卖出了170万的高价,从这里,便能见到它的魅力了。这仅仅是照片啊,它当年的辉煌又岂是照片能够看出来的?在它的身上,集齐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高度。其实圆明园的修建来自于清朝统治者的习惯,他们之前长期在东北过着渔猎和农耕生活,气候十分凉爽。

       可北京的天气干燥炎热,让他们很是不适应,加上皇帝们日益厌倦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康熙开始,便修建园林,这项工程足足持续了两百多年。北京的西郊显然是最适合修建的,连绵不断的西山秀气无比,有许多的地形。流泉更是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满布。山清水秀,自然景色十分宜人,早在辽朝便有达官贵族盯上了这片土地。于是,康熙也看上了它。

       圆明园的设计者是样式雷家族,这支为清朝效力二百多年的工匠世家,当然,制度什么的还是得看皇帝大人的意思。毕竟现代按设计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觉得有个性,但古代就不行了,皇帝这个甲方可惹不起。圆明园这个名字是康熙给的,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这其中的含义可非凡啊,圆指的是个人品德圆满,明指的是政治完美明智,可不是用来标榜贤君明相的理想标准

       当然啦,还是因为当时九子夺嫡进入尾声,胤禛基本被确认是未来继承人。康熙这何尝不是对儿子的期待,从康熙一朝开始,圆明园整整修建了一百多年。如此漫长的时间,不豪华、不精致都对不起花在它身上的人力、物力、时间。修建好了之后它果然美得惊人,有江南秀气的美景,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甚至还有寺庙园林、西洋建筑,精致到令人赞叹中国人的智慧。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古诗中提到: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栋古楼很高,感觉就像是要够到天上去了一般。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房屋居住点和居住内部的环境构造都极其讲究,所以也慢慢的衍生出了中国建筑学。然而能够作为中国典型建筑代表的建筑物,不得不想到远在北京的圆明园。

       但是在1901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后,列强们对圆明园也进行了大肆伤害,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圆明园已经是被侵华之后的惨痛模样了。然而关于1901年之前圆明园到底有多恢宏壮观,人们也可以从一些国外人所拍摄,留下来的照片当中领略其风采。

       1707年圆明园修建工程慢慢开始落地,而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是康熙大帝。圆明园和故宫博物馆的建造时间并不是同一时期,故宫博物馆是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建立的。1406年,朱棣将国家的首都定在北京之后,便开始建造了属于彰显贵族身份象征的紫金城,而这一象征着皇庭身份的传统建筑,也慢慢延续到了清朝人的生活当中。

       所以紫禁城,其实是俩个朝代的身份象征。但是圆明园不一样,圆明园是在康熙大帝上位之后修建的皇家园林,而且圆明园最开始时,并不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只是一份礼物。圆明园最初修建不是为了供所有的满清贵族们居住,而是最初康熙皇帝想要送给四阿哥一份礼物,所以打造圆明园工程才慢慢有了萌芽。

       因为雍正皇帝当时还仅仅只是四皇子的时候,有一个法号名字也就叫做圆明。所以在这一基础之上,圆明园的名字才正式落地。1722年雍正皇帝继位之后,便将最开始的圆明园进行了扩充。不仅加了很多可以军事办公的地方,而且还有一些专供满足贵族进行纳凉的住所。

       意思也就是说,自1707年到1732年的时间之内,圆明园的最初模样一直还没有定型,是经历过清朝两代皇帝的陆续修建和扩充,才使得现在人们能够见识到这么宏伟壮观的圆明园。而现代人们所了解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超过了3.5平方千米,有150多处美丽的景观,被法国文学作者雨果评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虽然慈禧太后带着朝中重要大臣和皇子后裔们一路西逃,并且携带走了圆明园中一些重要的财宝,。但是圆明园作为庞大的建筑物,是没有办法被慈禧太后等人带走的。侵入北京的列强们,对遗留在圆明园的一些珍贵文物进行了掠夺,并且对于这么美丽宏伟的皇家园林也进行了焚烧和摧毁.

       所以现代人看到的圆明园也只是一场战争下的遗憾。但是从国外人留下来的一系列关于圆明园的照片中,大家还是可以依稀看出这皇家园林里面道路分明,景观雅致,建筑物也宏伟磅礴,怪不得当时列强中有一些侵略者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圆明园是我一生中见过最美最好的景观。而英国人将这组照片进行拍卖的时候,还能够拍出176万的高价,可见这段历史对于整个国际而言,都具有很深的收藏意义。

历史上圆明园被毁坏前到底有多美?有史料记载吗?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圆明园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圆明园风景是比较好的,是清朝比较独特建筑物,圆明园的损失让人非常可惜,因为那个年代的技术有限,圆明园在毁灭前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图像资料,下面看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1

        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昨天,圆明园罹难160年了。今人看见它,只见一堆破石瓦砾、残垣断壁,难以想象它曾经的绝代风华、美轮美奂。被烧毁前的圆明园有多美?雨果用了四个字形容:恍若月宫。它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劫,也是中国人永远的民族之痛。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

        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屋架、

        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

        放上神像,饰以琉璃,

        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

        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

        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维克多·雨果

        这段华丽无比、如梦似幻的文字,出自法国作家雨果,它所描述的,是圆明园罹难前的盛况。

        文字越美,它所经历的劫难就越让人心痛。

        1860年10月18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连续两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

        如今,160年过去了,在这160年里,有叹息不完的遗憾,有磨灭不了的伤痛,更有无法忘却的耻辱和时时悬顶的警钟。

        残垣无语,几番梦回。

        技术复原圆明园被烧毁前的样貌

        画面出自纪录**《圆明园》

        圆明园之美

        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原是皇四子胤禛的御赐花园,康熙帝为之题写“圆明园”匾额,并先后多次到该园游览进宴。

        从雍正开始,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有近140年的时间,都在圆明园园居理政。

        圆明园代表了18世纪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被誉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曲水岛渚,亭榭楼阁,错落有致。

        壮观华丽,美轮美奂,灿若白玉。

        凌空俯瞰,景色重重,一碧万顷。

        这些美好到失真的词全部都可以用在它的身上。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国皇帝的夏宫很有名,远征期间,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丽,当我真的置身其中时,它的豪华仍然令我震惊……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再也找不出可以与之媲美的花园了。”

        “一个英国军官说,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

        “夏宫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了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这是狂想也想象不出的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必须有一位集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引自纪录**《圆明园》

        圆明园之殇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向北京城西北郊进犯,清军残部不战而逃,侵略军直扑圆明园。当法军抵达圆明园时,咸丰帝已经逃往200多公里外的避暑山庄,帝国的军队也已经跑光了,奋起抵抗的只有20几个太监。

        10月7日起,英法侵略军涌入圆明园大肆抢掠,亿万文物珍藏被洗劫一空,携不走者则击而毁之。

        10月18日、19日,英军3000余名官兵,连续两天在圆明园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一代名园惨遭焚毁。

        这种毁坏之所以特别残忍和屈辱,是因为它甚至不是毁于自然,毁于意外,毁于不可抗力,而是毁于他人。它是被人强夺的,也是被强行毁掉的。

        但在那些毁坏者的眼里,这种掠夺却化作了赤裸裸的炫耀。用雨果的话来说,“这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英军和法军的轻步兵、炮兵、北非骑兵、女王龙骑兵,乃至印度士兵和随军苦力,以及闻风而来的当地盗匪,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贪欲中烧,无数声音在窃窃私语,最珍贵的东西被拿走了,我们也要进去,该轮到我们了,不是吗!

        一声军号造就了彻底的恐慌,大家一哄而上,推开了站岗的哨兵,开始各自去搜罗自己中意的东西……人头攒动,用各种语言欢呼喊叫着,一些人埋头在皇后那一个个上了红漆的首饰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几乎淹没在丝绸和锦缎堆里。有些人胸前挂满了大珍珠串,把那些红宝石、蓝宝石、

        水晶石一股脑地往衣袋、内衣、军帽里揣。有的人抱起座钟、挂钟就往外走。工程兵为了把镶嵌在家具上的宝石取下来,动用了斧头,一些小火灾被引发了,有人高呼“救火”,丝绸、锦缎和珍贵的貂皮被毫不吝惜地用来盖灭火焰,真是一场疯狂的幻梦!

        ——法军军官埃里松伯爵的日记

        我们烧毁了被叫作圆明园的皇帝夏宫。

        您听好了,三千五百人,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点火的工作。您现在对着火面积之广,该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了吧?

        成百上千座建筑被烧成了灰烬。

        我收集了几件圆明园里的漂亮玩意儿。我想,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礼物。

        我还有一件华贵的战利品:皇帝的御玺!关于这些东西,等我回家之后,会有更多惊喜告诉你们。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2

        1860年,北京才有了第一张照片。至1900年的40年间,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都曾为北京留影,但目前能找到的照片仅有500张左右,而谢满禄在北京只待了四年,就凭一己之力拍摄了一千余张照片,可谓数量惊人。

        在玻璃底片造价昂贵的年代,谢满禄能随心所欲地拍这么多张照片,跟他显赫的家世分不开。谢满禄的本名是罗伯特·德·赛玛耶,其中的赛玛耶是他的家族姓氏,这个家族非常有名,在法国有一个小镇就以他的家族命名。

        1880年,他作为外交官不情不愿地来到中国,职位是二等秘书。这四年的经历,被他写入《北京四年回忆录》中,但书中对摄影,却只有寥寥数笔。除了在回忆录中用到的照片,其他底片也没有被批量洗成照片而大量传播。

        从此次拍卖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在北京期间,经常与好友结伴同行,到处取景采风。他的作品涵盖了当时法国驻华人物、北京城区的大量建筑景观、西郊皇家园林、北京城外的寺庙风景及天主教堂等等。

        1882年前后,谢满禄买到了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鼠、牛、虎、兔、龙、马、猪,但在运输回国的过程中,猪首、兔首、鼠首被窃遗失,只有牛首、虎首、马首及龙首被他带回法国。随着谢满禄家族陆续将他的收藏售卖,这些在19世纪拍摄的影像也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与当时的一些商业摄影师相比,谢满禄的照片更具研究价值。借用职务之便,他总能拍下别人接触不到的画面,再加上是原底洗印,清晰度极高,大量细节清楚可见,他无意中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建筑的“第一”和“唯一”影像。

        在谢满禄的作品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圆明园木构建筑照片。笔者接触到这些照片,就像一个研究天文学的人发现了兔子在月球上蹦的照片一样,那感觉就像一个永远只能存在于理论上的东西终于落实了。

        在这组照片被发现前,学术界一直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圆明园虽然被毁,但仍然是皇家禁地,西方摄影师无法涉足,他们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西洋楼地区。但谢满禄不仅进入了圆明园区域,而且随行人员数量很多(至少有六人)。

        以照片为线索进行分析,1882年前后,他们从长春园宫门进入,拍摄西洋楼后,一向西,拍摄范围几乎贯穿了整个圆明园。他们拍摄了许多木构建筑照片,这些建筑虽然躲过了英法联军的“火劫”,但没逃过1900年的“庚子事变”后的“木劫”。因此,谢满禄的照片成了研究这些建筑毁坏变迁的唯一依据。甚至,对于那些传说中有争议的建筑,他的照片也成为了无可辩驳的“铁证”。

        难得的是,谢满禄对圆明园不仅感兴趣,而且在拍摄前进行了研究,他只拍没有被毁的著名建筑、中式园林,这些照片恰恰是别的摄影师没有拍过的。

        在他的镜头下,那个以往仅停留在文献记载或画作中的圆明园,更加精致且赋有细节地呈现出来。那些未被焚毁的中式木构建筑群映入眼帘,雕梁画栋之间,彰显出皇家园林应有的气派与典范。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3

        1860年,英法为了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出动1.8万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近20年,清政府依然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导致再次惨败。图为1960年,英法联军攻占的大沽口炮台。

        清政府在通州八里桥附近组织防御,僧格林沁率领2.1万蒙古马队,胜保组织绿营军1万抵抗,最终三万清军全军覆没,只剩七人六马,后谈判破裂,咸丰帝仓皇逃亡热河,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图为1860年10月的北京天安门前,尽是杂草。

        图为1860年的紫禁城午门,斑驳的城墙,就是风雨飘摇的大清的真实写照。占领紫禁城后,英法联军随即火烧了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包括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清漪园是当年圆明园的五园之一。英法联军走后,慈禧太后曾重修圆明园,开工10个月之后资金枯竭,只得放弃。选择修破坏程度不深的清漪园,并更名“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曾多次修复,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京西皇家园林的三山五园再次被毁,清政府放弃修葺圆明园。图为圆明园被毁的前一天,清漪园的昙花阁。

        图为清漪园文昌阁城关,阁三层,楼顶大钟指向6点30分,据推测这张照片就是在1860年此阁被毁当天或前一天拍摄。现存的文昌阁是慈禧时重建的,减为二层,造型简单,跟之前的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清漪园万寿山花承阁的多宝琉璃塔,高16米,八面七层结构。是乾隆皇帝给母亲过六十大寿而修建了,佛塔精致无比,历时60年建成,现存颐和园后山。

        清漪园万寿山智慧海。现存颐和园万寿山,下层外墙上的琉璃佛像时均被打烂,现在看到的均为后来重修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仅安佑宫中,就有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很多人投湖自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群被毁,150万件文物被掠夺,是近代世界文明史上的第一暴行。

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的?

       历史不应被遗忘。

你无法想象,在一把火之后,我们失去了怎样的圆明园。

       它拥有350公顷的面积,相当于5个故宫、3个英国皇家植物园、3.5个法国凡尔赛花园。

       作为“万园之园”,即便今天星球研究所的设计师,用近50天绘制的超长制图,呈现的景点也未到它的十分之一。

       在它的背后,则是一个占据当时全球近1/3的人口、近1/3粮食产量、近1/3制造业产值的中华帝国。

       但是,如此壮丽的园林,又岂是仅凭人口和财富便可以做到的。

       那是无数匠人、无数心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园林智慧的结晶,是在丈量大地的极致理性中尽揽江湖沧海、仙界人间的极致浪漫。

1、缘起

       山川四时,明月清风,崇尚自然的中国人自古便追求天人合一。

       即便贵为帝王,即便拥有恢弘的紫禁城,也不甘心被宫廷高墙禁锢,渴望着园居生活。

       京城西北郊,一处绝佳的造园区域吸引了帝王的注意。

       从高空俯瞰,太行山自南而来,在城西一路蔓延,与平原相接,人称“神京右臂”。

       云蒸霞蔚,山峦起伏,

       山间发育的泉水塑造众多湖沼。

       自康熙起,清代帝王便开始在此营建皇家园林,而始建于雍正即位前(1709年)的圆明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并非常规的园林,而是要容纳全世界。

在中国古人心中,何为世界?

       早在战国时期,阴阳学家邹衍提出,世界由被大海包围的九个大州组成,每个大州内部又分为九个小州,中国是其中的赤县神州。

       圆明园便以此为蓝本,开凿湖泊代表大海,四周布置九个岛屿代表九个大州。九岛围湖环列,如同将天下缩于怀中,是全园的核心所在。

       同时,古人认为天下山脉均发昆仑,河流均汇聚于大海,圆明园顺应自身西高东低的地势,参照中国山水的布局,于西北堆砌假山象征昆仑,于东部开凿湖泊象征东海,水系则顺势贯穿全园,并向东继续流入长春园、绮春园,使圆明园三园河道相通,

       还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整个西郊园林水系相连。

       于是,园内河、湖、溪、涧、泉、沼俱备,一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又似“江雾霏霏作雪天”。

       既可“犯溪烟深入”,又可“误入藕花深处”。

       水系萦回之中,殿堂、朱楼、水榭、廊桥,千变万化的建筑与千变万化的水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极致浪漫的世界。

2、极致浪漫

       秦皇汉武苦苦寻觅的东海仙境,化为福海中的三座小岛,小巧精致的殿阁点缀其间,是为蓬岛瑶台。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于山间溪水环曲之地,借水流传杯送盏、以文会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圆明园内便让溪流穿亭而过,是为坐石临流。

       陶渊明著述《桃花源记》,圆明园内便有一条桃林夹岸的桃花溪,溪上叠石为山、开辟桃花洞,是为武陵春色。

       杜牧笔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化为圆明园内的杏花春馆。

       园内还设置众多田圃,供帝王观察作物长势、雨水气候,以便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是为澹泊宁静。

       又汇集了众多神祇,佛祖观音、龙王河神、风云雷雨诸神济济一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慈云普护。

       此外,有如同仙境的高阁,层台累榭伸向水面,是为方壶胜境。

       也有严整庄重的殿宇,供奉着皇室先祖,是为鸿慈永祜。

       这些风格各异、寓意不同的景观,统统汇聚圆明园,或严整、或妙趣、或飘渺、或洒脱,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的浪漫世界。

       信步园中,视线不断流转变幻,移步换景。

       而凭栏远眺,山川风月居然信手一借,宛若图画。

       星罗棋布的美景之外,作为帝王长居的园囿,圆明园还拥有大量的政治活动空间。

       宫门区分布着六部等各类办公机构,严整对称的朝房、层层嵌套的院落,烘托出主殿的气势,成为园内最重要仪典的空间,是为正大光明。

       依地势南北延展的殿阁前,远山近水一片开阔,不仅可以骑马射箭,还可举办游牧风格的宴会,是为山高水长。

       帝王频繁使用的办公区域,则更重视实用性,院落规整、且与宫门距离极近,方便官员进宫参与御前会议,是为勤政亲贤。

       这些政治活动空间,让圆明园在千花万木、美景迭出之中,成为事实上比紫禁城还重要的帝国统治中心。

       而这背后,这些美景、这些浪漫、这些亭台、这些殿堂,也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出自一种深思熟虑的极致理性。

3、极致理性

       放眼整个西郊,园林虽形态不一、分布密集,但其规模恰好都有着同一个尺度:800清步(约为今天1280m)。

       这是一个可被感知的距离。圆明园的整体规模也同样以福海蓬岛瑶台为圆心,基本保持在800清步为半径的范围内。

       然而,在圆明园建设时,玉泉山、万寿山的最佳观景位置已被附近园林占据。

       因此,圆明园便以西山作为背景,使园内的一众景区可以看到小西山最高峰,海拔797m的克勒峪。

       这才有了“西山爽气,在我襟袖”。

       步入园中,也一样有着理性的尺度控制。

       400清步是园内最大水面福海的范围,200清步是园内主要景点的范围。

       这样的尺度控制使园内空间变幻有致,可以观浮光跃金,

       游林泉寂寥,乐此不疲。

       在景点内,看似毫无规矩的建筑,也恰好规矩地落于数个10丈方格内。

       以九洲清晏为例,中路宫殿区院落宽约2格,西路、东路寝宫区院落宽约1.5格,附属用房宽约0.5格,共同组合出了占地2160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

       在10丈方格的控制下,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建筑组群结合着不同的山水形态,时而聚集,时而分散。

       单个景点内的单体建筑也各具巧思。

       在清音阁戏楼,三层戏台不光能同时演出天井、地井辅以升降装置,使演员可以在各层来去自如,在各类机关运作下,还能实现腾云驾雾等舞台效果。

       这些复杂的建筑往往由建筑师通过烫样模型,反复推敲方案,考量如何施工。

理性的尽头是极致的浪漫。而浪漫的背后,也正是极致的理性,这才有了无与伦比的圆明园。

       但是,“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大厦将倾,残存的圆明园遗址又被大肆拆卖砖瓦木料,大片的水系被填平成了农田,曾荣耀辉煌的正大光明殿也已沦为垃圾总站。

       那些设计者、建造者曾经丈量天地、布局咫尺,寓九州于同域,藏四季于朝暮,衔山川为丹青,执椽梁为诗赋。

       然而这座万园之园已经被摧毁了,已经被抛弃了,它所凝聚的创造与想象又怎能继续被遗忘?

       为此,一代代中国学者向着过去的时间,开始了另一种远征。

4、不灭的理性与浪漫

       1930年代,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学者们开始对圆明园遗物和档案进行整理,并在卷帙浩繁的清代档案中披沙拣金。

       大量的史料文物,从样式雷,一个八代担纲皇家建筑师的家族视角,揭示了圆明园,成为一代传奇背后的故事。

       他们曾一步步探勘山川,探寻如何因地制宜,绘制一套套图纸,制作一个个烫样,推敲方案。

       而样式雷家族所作的河道、建筑、装修等诸多设计,不过是圆明园诸多工种中的一部分,远无法涵盖石作、瓦作、画作、漆作等数十类工种。

       而仅存的2000件多件图档及烫样,不过是圆明园添建、改建时所做的一部分,远无法涵盖它的全部景点。

       自1980年开始,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名学者,联名发起了整修、保护圆明园遗址的倡议,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对圆明园进行保护,恢复了圆明园部分山形水系。

       1988年,圆明园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0年后作为遗址公园进行保护,迁出园内居民、单位、工厂等。

       在进行了考古发掘后,还修复了有较多建筑遗留的区域,恢复了约10%的古建筑。

       自2009年开始,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与团队,经过无数次翻阅、无数次梳理、无数次推敲,以数字化复原的方式,将圆明园重新引入公众视野。

       以上这些还不是终结,也不会终结。

       圆明园,这份不灭的理性与浪漫,经无数人创造,又经无数人寻觅,也将经无数人继续延续下去,穿透时间的长河,闪烁永恒的光芒。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强盗?抢掠一空后又遭英国纵火焚烧后被毁坏,但是这仅仅是圆明园经历的四大劫难中的第一劫?火劫?,在随后的100多年里,可怜可悲可叹的圆明园又先后经历了?木劫、石劫、土劫?,可以说圆明园是一步一步走向衰败的。

       ▲世界最大最美的园林

       圆明园又称万园之园,历经150年无数工匠花费无数心血、无数稀有名贵材料修建而成,可以说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然而令人心痛的是我们曾经的文化瑰宝,集祖国锦绣河山为一身的世界级园林现在却只剩下断壁残垣。

       有句话说的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圆明园这个?怀璧其罪?的世界级园林,先后遭受了4次劫难。

       第一劫,英法联军将最贵重物品抢劫一空,并放火焚毁,老百姓也趁火打劫

       ▲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进行抢劫

       1860年,英法联军在美俄两国的支持和配合下,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一路追杀清朝溃兵至圆明园,随后英法联军攻占了圆明园,来自英法两国的强盗见到富丽堂皇的宫殿,景色怡人优美的园林,琳琅满目的珍宝,垂涎三尺,据说第一天还好,只拿了一些小东西作纪念,到了第二天,他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贪欲,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光抢劫破坏还不尽兴的英军,为了逼迫清政府签订议和条约,竟以焚烧圆明园为威胁,正当清政府准备对侵略者屈膝退让时,迫不及待的英国头目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劫难

       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偌大的园林只剩下二三十座殿宇亭阁以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

       ▲老百姓趁火打劫

       其实在英法联军大肆抢劫贵重物品时,附近有很多满人贵族就趁乱进入圆明园中?捡漏?,外国人丢弃的东西被中国人捡走,不少守园的太监本着对园子的熟悉,偷偷藏起不少珍宝,并占为己有。

       在随后的日子里,一旦有动乱或者守园官兵疏忽时,老百姓就拖着板车直奔圆明园,从金丝楠木、到瓷器片、玉片、瓦片,凡是能用的对自己又用的就往家里搬。

       第二劫,木劫

       其实第一次英法联军防火焚烧圆明园后,整个园区还留有不少的建筑,后来同治皇帝和后来的慈禧又对圆明园进行了修缮,慈禧太后甚至还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去修缮圆明园,导致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战败。到了1895年,圆明园又得到了很大的整修和改观。

       ▲老百姓砍伐树木烧成木炭贩卖

       但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又遭受了更大的一次灾难。此时由于慈禧西逃,清政府对圆明园也完全失控,老百姓又来趁火打劫了,这次老百姓下手更狠,他们把圆明园火烧后建筑剩余的柱子拉到,锯断,又把园子里的树木,统统砍伐,烧成木炭,一时间,园子里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部被烧成木炭,抢劫工作持续了数月,这个阶段叫做木劫。

       第三劫,石劫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成为建筑原料场

       到了民国时期,原本有清兵看护的园子变成无主之物,各路军阀把圆明园当做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太湖石,仅1922年的时任北京市市长,就强行拉走过长春园中的太湖石623大车。

       ▲圆明园长春园前的太湖石

       除了军阀之外,燕京大学也私自拆了两对华表,其中一对华表在北京大学西门教学楼前,北京修建中央公园,也都以?正当?的理由拆走园子里的珍贵文物,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第四劫,地劫

       圆明园先后经历过火劫,木劫,石劫后,偌大的圆明园仅剩下野湖和土地了,到了1940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候起,农民们陆续在园子里开荒种地,平山填湖,于是清朝花费150年年建修建的世界级园林,自此变为农田。。。。

       ▲老百姓平山填湖变为桑田

       曾经美轮美奂、景色优美,集祖国锦绣河山为一身的世界级园林,先后经历火、木、石、地劫之后,就成为如今的断壁残垣,真是痛心。。。

       今天关于“圆明园被毁前真实照片”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