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天气_广德天气预报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广德天气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航天变化有哪些

2.唐朝盛世多少年?

3.杜甫的诗

4.雷州半岛是哪里

广德天气_广德天气预报

中国航天变化有哪些

       中国航天

       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唐朝盛世多少年?

       大行德广的意思是高尚的德行,是农业银行的宣传口号。

       大行德广出自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每晚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前)播出的农业银行形象广告—“大行德广,伴您成长”。

       “大行”意思是成大事、行大道,指农行人成大事、建伟业的胸怀;“德广”意思是德行圣明而又虚广,指农行人良好的职业素质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扩展资料

       农业银行的公司文化:

       宣传口号:大行德广,伴您成长。

       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

       管理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

       服务理念:客户至上始终如一。?

       风险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

       人才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

       百度百科-大行德广

       百度百科-中国农业银行

杜甫的诗

       唐朝盛世也就十几年,因为,直到开元时期,唐朝人口才恢复到隋朝杨广时代的水平,之后,很快就安史之乱了。如果人口比不上万恶的杨广,可以称为盛世么?唐朝是儒教弟子意*出来的伟大。

       1

       马周上奏唐太宗说:“理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唐太宗也说:“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贞观政要集校》卷3《论择官第七》] 可见贞观盛世亦并非没有贪官。

       值得注意者,后世人们羡称的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当时人却未曾自夸为盛世。汉朝文景时代其实是个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的时代。汉文帝时,贾谊形容时政为危局,说:“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汉书》卷48《贾谊传》] 直到汉景帝时平七国之乱,汉朝统治方得以稳定。即使是粗线条地观察,汉文帝和汉景帝显然有失政之疵。

       唐朝与汉朝不同,武德七年(公元624),隋末的大规模战乱方才平息,贞观之治有明显的休养生息的意味。贞观六年(公元632),魏徵说:“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集校》卷2《直言谏争附》] 魏徵此说反映了当时广大关东地区尚未恢复到隋朝全盛期的水平。 唐太宗说“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贞观政要集校》卷1《政体第二》]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魏徵上奏,以“渐不克终”告诫皇帝。[《贞观政要集校》卷10《论慎终第四十》] 贞观末年,宫女充容徐惠上疏谏唐太宗,仍强调“业大者易骄”,“善始者难终”,希望皇帝“守始保末”。[《贞观政要集校》卷9《议征伐第三十五》] 可见,魏徵等人,甚至如宫女徐惠,所关注的是力图矫治国病民瘼,犯颜直谏。

       2

       蔡东藩先生所写的《中国历代演义》很详尽地演义了各代历史,本人对其在唐史中的评论觉得很有意思,取出来大家共评!

       蔡先生开题便对各代特点作一总评,很有特色,他说:“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

       至于为什么说“唐乌龟”他首先说道:相传龟与蛇交,非偶相从,因此世间做丈夫的,纵妻外*,往往被人唤做乌龟。

       “纵妻外*”又做何解呢?

       蔡老就从唐开国皇帝李渊说起,李渊曾把晋阳宫内的妃嫔,取作侍姬(实为李世民和刘文静、裴寂等设计),又怕炀帝不愿意背着乌龟之名要来问罪,没办法在李世民的怂恿下拚死兴兵反隋,竟侥幸得了天下。不过天道好还,你要人家去做乌龟,人家亦要你的子孙去做乌龟。

       接下来的太宗、高宗时候正是唐朝极盛时代,但宫闱里已是不明不白了。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射哥斩弟,将建成的五个儿子和元吉的五个儿子尽行杀戮以绝后患,却将元吉老婆收纳怀中,是让他死了的皇弟做了乌龟。高宗取了武则天(李世民的才人)是让太宗做了乌龟,而武则天广置面首,伟岸如怀义、俊美如昌宗、陆续召进宫中,充作幸臣,则真是让自己做了乌龟。以后是韦后恃宠,也想学武则天,让中宗皇帝中了乌龟的标,更不用提玉环洗儿(杨玉环是寿王妃,唐明皇让自己儿子先当乌龟),禄山抓乳,这戴绿帽子借仿佛就成了唐朝李家的家法了。

       蔡老笑曰:元绪公竟作秘传,乌龟乌龟,屡见不鲜。(此事指白居易做《长恨歌》)

       李家这绿头巾戴着,引出了倚势弄权的宦官、引出了挟权自重的藩镇,真是内外交讧,李家的天下、唐朝的元气一天天消耗尽了。

       蔡老曰:“不宠寿王妃,何来高力士?不近大腹儿?何有三节度?龟奴龟子,玩弄朝纲,执掌兵权,于是此行彼效,你争我赛,乐得依样画葫芦,去挟制那乌龟皇帝。”这样历久相沿,积重难返,阉宦可以谋杀皇帝,将弁可以驱逐统帅。“十军阿父,势焰薰天(指宦官田令孜做了皇帝的阿父,军队的统帅),三镇大臣,兵戈犯阙(指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等三镇兵马不满削藩政策,攻入长安)。黄巢杀人八百万,季述数君数十罪。”

       唐代后期的皇帝,虽然表面还是南面称尊,但是坐在朝堂上就如傀儡一般,今天被人关,明天被人劫,后天被人废除谋杀等等。甚至到了皇帝夫妇要委身国贼,江山竟然被曾经是砀山(在今安徽宿州)无赖的朱阿三(指朱全忠)我轻易地夺去了。

       蔡老最后说:这一部唐朝演义,好做了三段立论,第一段是女祸,第二段是阉祸,第三段是藩镇祸,依次产出,终至灭亡。若从根本问题上解决起来,实自宫闱*乱,造成种种恶果。所以评断唐史,用了最简单的三字,叫做唐乌龟,这真所谓一言以蔽之呢。

       蔡老的《唐史演义》写得还是很有特点的,这个唐史也是我们历史上最光辉的时候,唐太宗的一句“敢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正是气吞万里,就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临死时就在他的床边儿子李治还与媚娘眉来眼去,死后也不免要做乌龟,的确是中国帝王后妃制的一大特色!

       3

       揭穿“贞观之治”的谎言

       《旧唐书》是唐朝人写的,读此书,让我觉得不很享受,因为文中吹捧李世民太过份了,有过的地方,或者歪曲,比如他杀兄囚父,被篡改成别人要谋害他,人家太子谋害你干什么?再有就是败仗不提,一笔代过,比如其征伐高丽,有时把败仗写的比胜仗还荣耀,比如高丽之战明明失败了,却大肆吹嘘。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宋史,明史,或者清史稿,看看这些历史中的皇帝传是否象唐人写的《旧唐书》这么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我看到的史书,《旧唐书》是最无耻的一本。

       之所以要看《旧唐书》,是因为想核实一下,课本中伟大的“贞观之治”到底有多伟大。因为是唐人写的,绝对不会丑化的,而是尽力夸张美好的一面。很遗憾,我看完了 太宗本纪,“贞观之治”根本没有课本和网上一些人吹的那么神。例子如下:

       网上说“贞观之治”,而书中说的是“贞观之风”。我认为“贞观之治”是后人编造的。道理简单,当时户口,人口和版图面积都不如杨广时代,如果叫这个“贞观之治”,杨广时代是否该叫“大业之治”,甚至叫“大业盛世”?

       隋炀帝被丑化,是李世民的手下干的好事,以凸显自己的文治武功,但是,李世民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不如隋炀帝。李世民时代,打不过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空府库” ,把钱才上贡给突厥。 文治上,李世民时代的人口数字始终未达到杨广时期的水平,直到李隆基时代,唐朝的人口才可以和隋炀帝时代相比,隋炀帝大业中期人口890万户,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人口891万户。也就是说,所谓的贞关之治,在很大程度上战乱后人口和经济的自然复苏而已,没有被吹捧的那么好,注意,是贞关之治,而不是贞关盛世,这就说明问题了。论个人文才,李世民更是拍马也赶不上杨广。

       杨广之死,完全是个意外,是死于宇文化及谋杀。如果他不死,所谓的农民起义并不会推翻隋朝。说明这个道理很简单,李家是隋朝的臣子,甚至是杨广的亲属,李家是打着给杨广报仇的旗号起兵的,最后平息叛乱,一统中原。如果杨广没被暗杀,李家作为隋朝臣子,本身就可以把起义镇压下去了。

       大业五年,杨广亲自主持大运河的巨型工程接近尾声。国家图书馆藏书达三十七万卷,创中国历代之最,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朝疆域共有五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资治通鉴》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贞观时代的田地开垦量只有隋代的三分之一弱,贞观十七年的户口不到三百万,还不到大业年间的一半。” 《资治通鉴》:“(贞观十一年)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疆域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9510乘以10918等于103830108) 隋炀帝大业五年疆域东西:九千三百里, 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9300乘以14815等于137779500)隋大业五年137779500比唐贞观十一年103830108疆域大33949392。

       经常看到有人说“贞观之治”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在书里面是不存在的,相反,你可以看到当时百姓卖儿卖女,当时天灾瘟疫,政府不得不救济。还有各种农民起义和反叛。

       这本书最有趣的是,前面吹李世民如何不信神仙,后面又记录其炼仙丹的事,李世民也死于“成仙”之梦。不知道是史官糊涂了,还是故意玩弄李世民一下。 迷信仙道,和秦始皇一样死于吞金,也就是自杀。唐太宗曾经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用丹药,现在自己也一样。

       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差点杀了魏征, 唐太宗开始走下坡路。 毁魏征墓碑,这也太恶毒了。赐刘洎自杀。刘洎(?~645) 的资历和魏相近,唐朝宰相也是敢于讲真话的忠臣,性疏峻,敢言,武则天的大周给平反了。

       大造宫殿,腐化堕落: 宫中多用金玉装饰,还大量挑选民女入宫,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附原文:

       旧唐书 作者:沈昫等

       本纪第二 太宗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

       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甲戌,突厥颉利、突利寇泾州。乙亥,突厥进寇武功,京师戒严。丙子,立妃长孙氏为皇后。己卯,突厥寇高陵。辛巳,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癸未,突厥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遣其酋帅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太宗命囚之。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即日还宫。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贞观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寻为左右所斩,传首京师。

       夏四月癸巳,凉州都督、长乐王幼良有罪伏诛。

       十二月壬午,上谓侍臣曰:“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徐福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仙,乃将女嫁道术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戊申,利州都督义安王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谋反,伏诛。是岁,关中饥,至有鬻男女者。

       二年丁卯,遣御史大夫杜淹巡关内诸州。出御府金宝,赎男女自卖者还其父母。庚午,大赦天下。

       夏四月己卯,诏骸骨暴露者,令所在埋瘗。初诏天下州县并置义仓。夏州贼帅梁师都为其从父弟洛仁所杀,以城降。

       八月,河南、河北大霜,人饥。

       冬十月戊子,杀瀛州刺史卢祖尚。

       三年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祈雨于名山大川,中书舍人杜正伦等往关内诸州慰抚。

       冬十一月丙午,西突厥、高昌遣使朝贡。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来奔。癸未,杜如晦以疾辞位,许之。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

       五年七月甲辰,遣使毁高丽所立京观,收隋人骸骨,祭而葬之。

       六年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

       七年春正月戊子,诏曰:“宇文化及弟智及、司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礼、杨览、唐奉义、牛方裕、元敏、薛良、马举、元武达、李孝本、李孝质、张恺、许弘仁、令狐行达、席德方、李覆等,大业季年,咸居列职,或恩结一代,任重一时;乃包藏凶慝,罔思忠义,爰在江都,遂行弑逆,罪百阎、赵,衅深枭獍。虽事是前代,岁月已久,而天下之恶,古今同弃,宜置重典,以励臣节。其子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

       八月,山东、河南三十州大水,遣使赈恤。

       八年七月,始以云麾将军阶为从三品。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河南、淮南大水,遣使赈恤。

       十一月丁亥,吐谷浑寇凉州。己丑,吐谷浑拘我行入赵道德。

       九年春三月,洮州羌叛,杀刺史孔长秀。

       五月庚子,太上皇崩于大安宫。

       十年春正月壬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侍中魏徵上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诏藏于秘阁。

       夏六月,己卯,皇后长孙氏崩于立政殿。是岁,关内、河东疾病,命医赉药疗之。

       十一年夏四月丙寅,诏河北、淮南举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辞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政体,可委字人:并志行修立,为乡闾所推者,给传诣洛阳宫。

       十二年二月甲子,夜郎獠反,夔州都督齐善行讨平之。

       十三年夏四月甲申,阿史那结社尔犯御营,伏诛。

       十四年二月庚辰,左骁卫将军、淮阳王道明送弘化公主归于吐谷浑。

       十五年春正月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归吐蕃。

       十六年十二月甲辰,狩于骊山,时阴寒晦冥,围兵断绝。上乘高望见之,欲舍其罚,恐亏军令,乃回辔入谷以避之。是岁,高丽大臣盖苏文弑其君高武,而立武兄子藏为王。

       十七年春正月戊辰,右卫将军、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腰斩。三月丙辰,齐州都督齐王佑杀长史权万纪、典军韦文振,据齐州自守,诏兵部尚书李绩、刑部尚书刘德威发兵讨之。

       夏四月庚辰朔,皇太子有罪,废为庶人。汉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并坐与连谋,伏诛。

       冬十月丁巳,房玄龄起复本职。

       十八年十一月庚子,命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出柳城,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副之;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为平壤道行军总管,以舟师出莱州,左领军常何、泸州都督左难当副之。发天下甲士,召募十万,并趣平壤,以伐高丽。十二月辛丑,庶人承乾死。

       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

       六月丙辰,师至安市城。丁巳,高丽别将高延寿、高惠真帅兵十五万来援安市,以拒王师。秋七月,李绩进军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师。

       十二月戊申,侍中、清苑男刘洎以罪赐死。

       二十年三月己丑,刑部尚书、郑国公张亮谋反,诛。

       二十一年夏四月乙丑,营太和宫于终南之上,改为翠微宫。

       二十二年二月,中书侍郎崔仁师除名,配流连州。乙亥,幸玉华宫。

       五月庚子,使方土那罗迩娑婆于金飚门造延年之药。

       十一月戊戌,眉、邛、雅三州獠反,右卫将军梁建方讨平之。

       二十三年四月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遗诏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丧纪宜用汉制。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承乾之愚,圣父不能移也。若文皇自定储于哲嗣,不骋志于高丽;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徵之日。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5

       盛唐的领土是虚空,大片区域统治是不巩固的。大片土地是荒漠。南方大片领土还处于未开发地区,都没多少人居住。初唐人口3000多万,有一大半居住在关中、河南等地区。沙漠荒原和城市农田都是土地,能一样吗?上海的土地,和甘肃的土地能一样吗?所以宋朝的真实领土纯度实力要比唐朝的领土纯度强数倍。宋朝再形成之初就一点先天不足,它周边的所谓蛮夷已经不是停留在游牧时代,仅仅满足于掠夺的原始的部落联盟了,而是真正意义上对等的政权。无论是大辽还是西夏都是高度发达的封建国家。而唐的腐化,致使中原地区马匹稀少。中原的马大概都被饥民吃了吧?而战马在古代相当于今代的坦克,使“中国”军队没有“坦克”这是谁的错?西域等地只是唐朝的军事影响区而已,正史上叫做“羁糜”,“北风卷地白草斩,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芩参天宝八年在安西任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诗句。大诗人李白“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黄草,登高望戎虏。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借问谁陵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胡天” 、“胡关” 、“藩镇”的意义能等同于“中土大唐”吗?在唐朝没有人把那,当作中土大唐。唐人们都清楚那与真正的版图是两回事。唐朝没有向外扩张的动力,中土大唐中国的中心地带都没建设好,哪有理由往那穷山恶水土地贫瘠之地跑?因为大漠边关哪有我中土大唐的土地好?“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自古大漠边关,天气恶劣。中土大唐的人民是不会那迁徙的,那里没有户口管理更没有有效的赋税。连唐人也知道那与真正的版图是两回事。如果那些都是中土大唐,那盛唐长安成里的4000多名外国使节从哪来?原来外国人大都是西域人,正说明唐朝的真正的控制范围,真实的疆域。现在千万不要自作多情用现代的主权观念往上套。如果没有清朝的开垦,即使初唐在西域建立再多的“藩镇”,也是白搭。因为唐朝中期不止把汉隋开创的西域丢了,而且还把东北、河北、山西、云南、四川等等之地让给了外族。中国现代的疆域是继承了清朝的财富。如果中国现在要是继承唐朝的疆域,那中国真是太小了……唐朝无能政府一大半时间真实控制区域还没南宋大。

       唐朝的疆域有多大?有些不要脸没有脸耻、喜欢自*的历史学家及学者,完全不顾历史事实,愣把说成吐蕃、南昭、契丹、渤海、西域等国的土地说成唐朝的疆域。东亚洲有三个民族不懂得尊重历史,一个是日本,第二个是朝鲜,第三个就是中国。突厥、吐蕃、契丹、渤海、回鹘、南昭等等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归在外国蛮夷列传里,它们的领地根本就不是唐朝的领土。而现在的一部分中国人愣是把这些蛮夷的领土意*成唐朝的领土。网上不顾历史事实画的唐朝疆域比比皆是!你可以说唐朝和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南昭一样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你不能说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南昭是唐朝的一部分。《新唐书》:“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相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唐代中国至少是四国演义,唐朝根本代表不了中国。“隋、唐之间,突厥为大。其后有吐蕃、回鹘之强。五代之际,以名见中国者十七八,而契丹最盛。”唐朝所处的那个时候,中国境内有许多政权国家当时是诸强争霸的局面。

       唐朝强盛时也是吐蕃统一强大的时候。吐蕃的疆域可比现在的西藏大得多。同样南昭也比现在的云南大得多。吐蕃和南昭绝对不是唐朝的一部分。他们和唐朝绝对是不同的国家。唐高宗时期公元670年(咸享元年)吐蕃发兵灭了唐朝的属国吐谷浑,唐朝西域四镇(鬼兹、于阗、焉耆、疏勒)被吐蕃夺去,唐朝派大将薛仁贵率 10万大军进攻吐蕃,在青海湖以南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大败。公元678年(仪凤三年)唐中书令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军又战于青海,唐军再次战败。直到武则天时公元692年(如意元年)要靠女人把领土夺回。唐军是屡次的惨败在吐蕃手里。唐朝都打不过吐蕃,看看发展一千年以后的西藏实力如何?就知道唐朝的实力是什么样的水平层次了。公元696年(万岁登科元年),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功契丹,全军覆灭,大将都成了俘虏。连处在原始阶段的契丹都打不过,别说以后的大辽帝国了。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唐军八万人进攻南昭,结果唐军大败死六万人。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大唐又发兵七万人攻打南昭,结果全军覆没。中国历代很少有军队大败于南方民族的,只有常不敌于北方民族。可见唐军的无能。大唐很给“中国”(中原)人丢脸。正是因为唐朝皇帝搞不定外族侵扰才设立藩镇。河北藩镇就为防御契丹、奚等族所设。唐朝后来又重文轻武,所以只能起用蛮人。所以才重用安禄山,安禄山打不过契丹人,大败后,看唐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已经腐败不堪软弱可欺,所以开始反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时单一民族契丹人战斗力和以后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大辽帝国还不可同日而语。安禄山虽打不过还处在原始阶段契丹人,但对付软弱的唐朝却绰绰有余。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那是不是自*?

       突厥是没有城池的原始部落,他们虽然占据很大地方,但大都是没有开采的荒漠,就是说这些土地没有国土性质。大都是属于自然环境,谁占就是谁的。就是唐朝打到哪,也只是代表占领一个点,而不代表一个面。在古代的领土观念和现代是不一样的,是有“公陆”(和公海一样)的就是那土地虽也不属于谁。如大唐在西域建立军事管理区域,并不能说从长安到西域就都是唐朝的疆域。不能说唐朝的军队到过哪,哪就是中国的领土。要不然汉隋那么强大,怎么没到外国去做战?汉唐隋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向现在的美国一样有拒敌于千里之外,在异国的土地上建立军事管理区(如美国现在的伊拉克的所做所为)。

       唐朝灭了突厥了吗?仅几十年后,突厥汗国就重新建立,蒙古高原就不再属于唐朝的羁糜区。《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洲的唐军逐渐退却,采取守势。……在680年前后,突厥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震(后改称渤海)。”自天宝年间起,大漠北回纥取代突厥,南诏叛唐后统一云南。缘边羁縻府、州也大量撤废或内移。随着公元676年安东都护府迁入辽东,唐朝放弃了东北大部分地区。东北边境外,渤海国兴起,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东至太平洋,北接黑水靺鞨,南至新罗,西接契丹和唐之辽东。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靺鞨、奚、室韦诸部。滇西南诸羁縻州之外,为蒲子、金、越等部。西南面没有恢复汉朝旧疆,仅领有云南北部一小块,唐朝安史之乱前稳定控制的区域只有五百多万平方公里,比西汉要小。安史之后那就更小了,至今历史学家也不敢绘制一张大部分唐朝真实控制的疆域,只拿最初十几年唐军到达过的疆域坑蒙撞骗。

       唐朝皇帝屡次丢下可怜的人民仓皇逃跑,唐朝皇帝逃窜出首都次数创造是中国、世界之记录。完全是可耻的行为,为中国丢尽了脸。《读通鉴论》:“天子出奔以避寇,自玄宗始。其后代、德、僖三宗凡四出而卒返……天子有,天下之望也,前之失道而致出奔,诚不君矣;而天下臣民固倚以为重,而视其存亡为去就;固守一城,而或死或辱于寇贼之手,于是乎寇贼之势益张,而天下臣民若丧其首,而四支亟随以仆。”《廿二史札记》:“玄宗避禄山,有成都之行;代宗避吐蕃,有陕州之行;德宗避泾师,有奉天、梁洋之行。迨僖宗走成都、走兴元、走凤翔,昭宗走莎城、走华州,又被劫於凤翔,被迁於洛,而长安自此夷为郡县矣。”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逃往四川,长安被叛军队攻陷。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唐代宗逃往陕州,长安被吐蕃军队攻陷。公元783年(建中三年),唐德宗逃往奉天,长安被泾原叛军攻陷。公元881年(广明元年),唐僖宗逃往四川,长安被黄巢军队攻陷。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唐昭宗逃往莎城,长安被岐州、邠州节度使李茂贞、王行瑜占领。 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城。公元904年(元佑元年),唐昭宗被梁王朱温强迫迁都洛阳后杀死,长安变成废墟,从此再也没有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唐朝手里把伟大隋朝兴建的两座雄伟奇迹般的城市长安、洛阳变成废墟。

雷州半岛是哪里

       代表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编辑本段]名作鉴赏

        饮中八仙歌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赏析大唐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在诗中杜甫歌咏了,大唐时代最杰出的八位精英。可以说天下英才聚集于此,豪气冲天,是杜甫诗词中的另类之作。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题解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在被迫留居长安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反映沦陷区生活的诗篇,或感时忧国,或思家念亲,《春望》就是作于此时的一篇代表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题解

        见《杜工部集》。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变衰,国不成国,民无宁日。是年,作者经新安、石壕等地流离迁徙,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此时,作者已为中年,诗中早已没有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了!所谓《三吏》,即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题解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原文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忽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白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内容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内容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长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

        题解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名乐师。杜甫年青时在洛阳曾听过他的演唱。晚年飘泊江南后,杜甫竟与乐师异地重逢。这时候距“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已经十多年了,诗人和李龟年都是晚年了,在这样的境地相逢,有回忆,有伤感。于是,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

        题解

        纪念诗圣最敬重的武侯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 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 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 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 城阙秋生画角哀。

        赏析 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这使他聊感欣慰。然而国家残破、生民涂炭的现实,却时时在撞击他的心灵,使他无法宁静。这首诗就揭示了他内心这种微妙深刻的感情波动。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嫩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萧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扬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的春天。当时唐玄宗李隆基生活腐败,日益宠幸杨贵妃。杨家兄弟姐妹都因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继李林甫当了右丞相,杨家三姐妹也都赐封国夫人。杨家五宅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过着一种寄生腐朽的生活。而杨国忠和魏国夫人间的*乱关系,更是丑不可闻。这首诗对这一小撮人气势骄横、荒*无耻的丑态和罪行,进行了深刻的暴露与讽刺。 全诗极力铺陈,一气呵成。语言清新,寓庄于谐。句句意含讽刺,运笔力透纸背。[参考资料]:《杜甫诗选》周蒙、冯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6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中国大陆的最南端--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海岸线

       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有东海、南三和硇洲等岛屿,东海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海岛海岸线总长达1450公里。

       雷州半岛辖区

       湛江市是雷州半岛主要的城市,其辖雷州市(原海康县)、廉江市、吴川市(三个县级市)和徐闻县、遂溪县(二县),以及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四区),主要岛屿有: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特呈岛,调顺岛等。

       突出于南海之中。北依岭南丘陵,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西濒北部湾,包括湛江、遂溪、雷州、徐闻4市县,人口500多万.

       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和渤海属于我国的内海。(政治上的内海)

       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呈东西向延伸,长约80公里,宽20~40公里,最窄处18公里,面积0.2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

       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周高中低,为—北东—南西向狭长矩形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东、西两口地势平坦,水深较浅。海峡区海流较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海流自西向东流动,流速大,其他季节均由东向西流动,流速小。海峡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

       在我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它因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得名。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琼州海峡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 雷州半岛   点击此处添加说明半岛地势平缓,西北高、东南低 , 海拔多在100米以下。南部为玄武岩台地,占半岛面积的43.3%,略呈龟背状,台地上多分布有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石峁岭最高,海拔259米。中西部和北部多为海成阶地, 占半岛面积的 26.7%,海拔在25米以下。中东部为冲积和海积平原,占半岛面积的17.4%,地形平缓。半岛地表水缺乏,河流短少,成放射状独流入海,其中南渡河最大,长65千米,流入雷州湾,青年运河纵贯半岛北部,长236千米。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半岛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东部为台地溺谷湾海岸,南部为火山台地海岸,西部为海成阶地和台地溺谷湾海岸。港湾主要有湛江港、雷州湾、流沙港、乌石港、安铺港。半岛之东近岸海域中有30多个岛屿,较大的岛屿有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新寮岛和东里岛。东海岛位于雷州湾与湛江港之间,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约10万,地势平坦,东部有沙堤,东北蔚律港水深26~41米,西部沙滩宽阔,有长6820米的大堤与大陆相连。南三岛位于东海岛之北,由10个小岛进行围海造田连接而成,面积123平方千米。硇洲岛为火山岛,位于东海岛之东,面积53平方千米,岛上最高火山锥海拔81.6米,东部为陡崖。

        雷州半岛古火山分布图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5~10月为雨季,9月为暴雨鼎盛期,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常年多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米每秒。夏秋季多台风,年平均登陆台风2~3个。半岛东侧沿海为不规则半日潮,西侧沿海为规则全日潮。

       雷州半岛是中国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盛产甘蔗、橡胶、剑麻、香茅、 花生等。海产品主要有鲍鱼、对虾、龙虾、鱿鱼、蚝、珍珠 等。工业有制糖、食品、制盐、家用电器、化工、机械、建材等主要门类。交通较方便。铁路有黎塘-湛江、广州-湛江线与衡阳-友谊关、贵阳-柳州、北京-广州线相连。公路成网,干线有徐闻-广州公路纵贯半岛。水运以湛江为中心,港口主要有湛江、海安等,可通往沿海各地。民航以湛江为中心,通广州、海口、香港等。半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旖旎迷人的热带风光,主要风景区有湖光岩、东海岛、粤西热带作物试验站等。

       雷州半岛地处中国大陆南部边陲,西控北部湾,东瞰南海北部大片水域,南与海南岛共扼琼州海峡,又是海南岛的重要依托,地位重要。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以半岛为基地,利用3、4月的北风季节,发起海南岛登陆战役,强渡琼州海峡,5月1日解放海南岛。 雷州得名辩源  对于雷州得名的原由,一直以来总是有人好作这样诠释:雷州因多雷而得名。不久前雷州市一位作者也在文章中宣称:“雷州是仅次爪哇的世界第二大雷区”,象是为雷州作注。百度网《炎夏雷暴》词条亦云:“即使冬季,这一带(海南岛、雷州半岛)也能听到阵阵雷声,雷州因此而得名”。其实这些说法是缺乏依据的。

       一、“因多雷得名”史无记载

       我们常说的雷,其科学定义是:闪电出现时,闪道中因高温使水滴汽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伴有雷声和闪电的天气现象,称雷暴。(见《辞海》)雷暴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相关。专家认为,粤西北一粤中德庆、罗定—粤西南为广东的多雷暴地带。雷州半岛也属于多雷暴地带,而古雷州得名是否与多雷有关,还是不能妄加推测。

       雷州始名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同时期,毗邻的儋州(今海南儋州市)、琼州(今海口市)、窦州(今信宜市)也分别于622、631、634年始名,可都不用“雷”字命名,莫非儋州、琼州、窦州的雷比雷州少?自唐贞观上溯至秦汉,儋州、琼州、窦州和雷州之地的雷,孰多孰少,史无记载。翻阅雷州的史籍,看到的是干旱的记载,世代祭雷祈雨的记载,却没有雷暴灾害的记载。《雷州府志》录有雷州古谚“雷打秋有作无收,秋打雷稻籽累累”,并作了诠注。说是雷州人祈盼多雷雨,每年立秋之日有听雷测天的习俗;“秋打雷稻籽累累”,意为“秋后多雷乃祯祥之兆”。此谚至今仍在雷州半岛的乡村中流传,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今气候未有根本变化。雷州半岛今天绿畴万顷,代替了历史上的“赤地千里”,是在***领导下,广大人民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大力兴办水利的结果,并非多雷多雨使然。

       对于雷暴的成因及我国雷区的分布,哪里多雷,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林之光在其专著《中国气候及其极值》中,有全面的阐述。林之光先生的论断是,“中国的雷暴的分布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陆地比水面多。”他以建国后五十年各地气象台站提供的资料为依据,进行科学分析,认定我国的多雷地区首推云南、海南,次为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区北部,第三是两广地区。专家认为,雷州半岛虽属两广雷区的范围,但由于三面环海,平均海拔才25-70米,无高山,由热力条件引发的雷暴,相对于海南、粤中、粤北及粤西山区,是少而不是多。权威的气象资料显示,云南勐腊年均雷暴日数达123.7天(最多148天),海南儋县122.5天(最多139天),云南景洪120.8天(最多149天),海口市112.7天,信宜市108.9天。而湛江市(总面积的70%为古雷州辖地)年均雷暴日数为94.6天,古雷州的腹地今雷州市年均雷暴日数是96天,均不及印尼爪哇物茂的年均雷暴日数322天的三分之一。至于以“冬雷阵阵”说雷州多雷,也不科学。林之光指出,我国长江、巴山以南地区冬天都有雷,终雷最晚的地区是云南勐定、镇源。少与多是相对而言的,如能察今知古,那就很难推论出古雷州最多雷。也许古时雷州之雷也就是南不及儋州、琼州,北不及窦州。问题还在于,自唐武德、贞观年间(儋州、琼州、雷州、窦州始名时期)至建国之初,中国各地都没有完整的气象资料,关于雷暴的记录更是凤毛麟角。不论谁说古雷州是因多雷得名,都是没有证据的。

       二、“雷州多雷”的不经之说

       说雷州以多雷而名者,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很可能源自一些远久的传说。这些传说见于史籍,世代流传,穿凿附会,自圆其说,可概括为“雷州多雷说”,其说有三。

       其一,“猪雷说”。说是雷州这个地方很多雷,到了冬天都变成猪蛰伏到地下。人们把这些猪雷挖出来煎煮,给它温暖,让它立春后回到天上行云化雨。然而,古时有识之士就认为这种传说是荒诞的。明《雷州府志》指出,“雷自贞观始名,说者谓其多雷,至冬蛰而为彘,郡人掘而煮之,其说近诞。”

       其二,“风雷说”。说雷州有座擎雷山,山上经常生出雷来。这山有洞窍与琼州的息风山相通,琼州那边一刮风,雷州这边就打雷。琼州风多,所以雷州雷多。清《雷州府志》指出,“此为不经之说”。

       其三,“阴雷说”。说雷州不但有阳雷,而且有阴雷。阳雷有声音,主生,行云化雨,造福人世。阴雷无声,也看不见,主杀,专事惩办恶人。那些连得什么病都来不及知道而突然死去的人,就是被阴雷击死的,其原因是他本人作恶或是他祖上有人作恶。至今这种“阴雷说”在雷州半岛的一些乡村中仍有流传,也有人相信。清《雷州府志》照录此说,并不否定。

       “雷州多雷说”告诉人们,雷州之地天上有阳雷,人间有阴雷,山上有风雷,地下有猪雷,真可谓雷州无处不有雷。“雷州多雷说”是科学不昌明时代的产物,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自古以来就有人跟从、附会。因此,雷州就“多雷”了。

       三、“多雷说”与雷文化

       “雷州多雷说”,以现代科学观点看,固然荒诞不经,不可置信,它却是古雷州的雷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以讹传讹,世代不绝。

        雷祖祠  据史家考证,雷州半岛上的先民是西瓯、骆越人,唐时称俚人,即今天黎族、壮族的祖先。骆越人图腾崇拜雷电,制造青铜鼓以象征雷,铜鼓既是神器又是乐器,供奉铜鼓为神,又击鼓作乐,相娱为乐。俚人传承,供鼓祭雷,相沿成习。唐贞观五年(631年)陈文玉任东合州刺史,三年后奏准朝廷将州名改为雷州。陈文玉在任八年,雷州大治,死后被谥封为“雷震王”,朝廷派礼臣到雷州建祠以祀之。后人尊陈文玉为雷祖,其祠称雷祖祠,人们又把陈文玉神化,有许许多多故事说他是雷种、雷神。雷州境内的人民,不论是俚人还是北来移民汉人,都一致尊崇雷祖陈文玉。俚人信仰天雷,汉人信仰道教中的雷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祭祀雷祖活动中,俚汉文化观念合二而一。俚人依祖先传统上供铜鼓,汉人从道教上供猪牛羊牺牲品。汉人念念有词,顶礼膜拜;俚人呼天唤地,击鼓铿铿。最初的祭祀理念是既祭雷祖,又祭雷神,也祭天雷,而随着陈文玉的神化,以及各种各样的雷传说,雷祖、雷神与天雷已浑然一体,后来祭祀活动就简称为“祭雷”了。

       史料显示,雷州祭雷的宗旨,就是祈求雷神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明清二代,汉人从福建等地大量移入雷州,俚人的后裔黎族、壮族被逼走海南、广西,雷州渐渐成了汉人的一统天下。雷州祭雷习俗在传承中嬗变,至明末清初演绎出“雷州换鼓”的雷文化高峰。

       所谓雷州换鼓,就是“每年定期供鼓以祭雷”,祭雷时供上新鼓换下旧鼓。换鼓是祭雷的俗称。雷州人称铜鼓为雷鼓,称天雷为天鼓,击铜鼓象征天鼓,祈祷雷声常作,雨水充沛。换鼓之日,州内官民齐集雷祖祠前,还有高廉琼的州县官员应邀前来助兴。新供的100多面大雷鼓,以铜锣、铜钹伴配,进行击乐大演奏。鼓声如雷,天崩地裂。在击乐声中,巫师、道士千般作态,亦咒亦歌,离奇怪异;又有善男信女组成的祈祷仪仗队,载歌载舞,酬雷谢天,惟妙惟肖。因而雷州换鼓以其规模天下无双,祭雷演技天下叫绝,与广德埋藏、钱塘江潮、登州海市并称为天下四绝。

       《广东新语》云:“雷人辄击鼓享神,亦号雷鼓,云雷天鼓也,霹雳万物者也。以鼓象其声,以金发其气,故以铜鼓为雷鼓也。”可见,雷州祭雷,以雷鼓象征天鼓,创造的是雷鼓作声,天鼓相应,天人合一,人神共乐的精神境界。这就是雷州换鼓的精神实质,也是雷文化的精髓。

       雷图腾——雷传说——雷州——雷震王·雷祖——雷神——雷州换鼓(祭雷),这就是古雷州的雷文化发展脉络。雷文化延续了上千年,“雷州多雷说”也延续上千年。如果今天有人以“雷州多雷说”为依据,作出“雷州以多雷而得名”的结论,那也是不足为奇的。

       四、州以雷名的历史记载

       历史记载,唐贞观五年(631年),陈文玉出任东合州刺史,唐贞观八年(634年)表奏朝廷要求将州名改为“雷州”,其理由是东合州与该州古时的名称合州、南合州容易混淆。至于陈文玉为什么用“雷”字为州名,没有史料可资查考,但我们可以进行猜想。

       猜想一,陈文玉以雷为州命名,其目的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俚人的民心,以利管治。陈文玉是汉人,他的前任是俚人首领。俚人敬仰崇拜雷,又有祭雷的习俗。以雷为州命名,是对俚人的尊重,表明陈文玉要当俚人的父母官,这样俚人就会拥戴他,辖区之内政通人和可以期望。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雷州得名是出于崇雷敬雷,并非因为多雷。

       猜想二,陈文玉以雷为州命名,既是为了迎合民俗,也是对上天的祈祷,愿州内雷声常作,风调雨顺。陈文玉所处的时代,是雷州半岛从狩猎过渡到农耕的时代,陈文玉出生于海康县一个猎户人家,对狩猎与农耕的艰难看得清楚。农耕仰赖天泽,要年丰岁稔,只得祈求雷神庇护,及时行云化雨,润泽州境。以雷为州命名,意在敬示州托雷管,望多加眷顾。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雷州得名是因为敬雷、盼雷,也并非因为多雷。

       也许还可以作很多的猜想,但猜想毕竟是猜想,猜想不能代替史实。总而言之,州以雷命名也许与雷有关,但究竟是因雷多而得名,还是因雷少而得名,均无可考。据现存最早的《雷州府志》记载:雷州“郡南有擎雷山,其得名以此。”这证实,是因为州府南面有擎雷山,州才以 “雷”命名。权威的辞书《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尊重了历史记载,对雷州或雷州半岛都没有作出“因多雷而得名”的诠释。我们也应尊重史实和科学,不要轻言“雷州因多雷而得名”。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广德天气”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